百色采取“四抢”措施 促粮食灾后恢复生产

2023年上半年,百色市遭遇严重旱情,造成全市粮食作物受灾10.4万亩,其中早稻1.14万亩、春玉米8.38万亩、春红薯0.14万亩、春大豆0.33万亩,预计损失产量0.74万吨。为应对旱涝交替极端天气影响,坚决夺回上半年因灾粮食产量损失,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以“抢”字当头,采取“四抢”超常规措施全力推进粮食灾后恢复生产,实现粮食逆势增长,全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抢抓扩大种植面积恢复生产。夺回粮食作物因旱受灾损失根源上必须从扩大种植面积上来抓。百色市积极出台粮食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指导意见,抢抓时节,将粮食灾后扩大生产任务落实落细到县、乡、村、组、户、地块。各地以政府名义统一采购用于灾后扩大生产的水稻、玉米、大豆等种子,全力统筹做好粮食灾后恢复生产地块、水源、农机具、人员等生产要素保障,确保地有人可耕,种有种可用,一块地一块地抢抓落实。截至8月8日,全市种植粮食面积406.82万亩,其中水稻128.72万亩,玉米199.73万亩、大豆31.19万亩,分别同比增加15.38、2.78、9.11、2.42万亩。靖西市、田阳区、平果市、田东县、德保县等县(市、区)扩种面积超过万亩。为支持群众灾后粮食作物扩大生产,全市累计筹措各类资金1223.77万元,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发放给农户用于灾后恢复生产。下半年如无极端不利因素影响,预计可增加粮食产量3.24万吨,超额夺回上半年0.74万吨旱灾粮食产量损失,实现粮食逆势增长。

抢抓优化种植模式恢复生产。为解决扩种面积从哪里来的问题,充分利用旱改水田块、撂荒地、果改粮、净种作物间套种、幼林油茶、蚕桑及果园地下间套种等耕地或土地资源扩种粮食,因地制宜选择粮食品种和生产模式。各县(市、区)通过旱改水入库管护新增中晚稻面积2.87万亩;推广“稻+稻+菜”、“稻+玉米+菜”、“玉米+玉米+菜”等模式,新增粮食种植面积5.86万亩;通过受旱甘蔗地、幼林地、撂荒地治理、灌区矿区复垦、退果退林还粮、林伐地开荒等模式新增粮食种植面积将近1.8万亩。

抢抓田间管理恢复生产。为确保扩种粮食产量稳定,市和各县(市、区)均成立技术服务指导组深入一线开展针对性技术指导。生产用肥方面,对一些偏瘠薄地采取增施有机肥,加大氮、磷、钾肥用量,按晚造400公斤目标产量,指导增加施肥量。病虫害防治方面,指导受灾地区做好流行性、暴发性、迁飞性重大病虫及常发性等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和分类防控,发布病虫情报26期,开展粮食病虫害防治面积约8.72万亩次。在生产示范方面,充分利用不同扩种模式建立灾后恢复生产示范片,增强灾后扩种信心,全市共建立灾后粮食作物恢复生产示范片127个。

抢抓下沉蹲点指导恢复生产。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第一时间组织广大干部下沉一线抓落实,迅速掀起粮食灾后恢复生产热潮。据统计,百色市共安排311名干部下沉到田间地头靠前指导生产,做到不完成任务不收队,如市农业农村局派出30名干部组成12个工作组深入各县(市、区),与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同办工、同下乡、同吃住“三同”行动,督促各县(市、区)落实任务、落实措施、推进工作、完成任务,同时做好工作指导、严格把关数据、到点到片检查、防止虚假和作风不实等问题,有力推动粮食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本文转载自:百色采取“四抢”措施 促粮食灾后恢复生产_广西_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gxzf.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