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稳粮安重任的广西担当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广西作为我国重要的双季稻主产区之一,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700万亩左右。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富民兴桂的头等大事,牢牢树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连年获得丰收,实现了口粮完全自给。

据农情统计,今年广西全区早稻面积1245余万亩,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的近103%,目前早稻收获已接近尾声;夏粮播种面积、单产、总产持续保持“三增长”,增幅均超全国平均增幅1个百分点以上;晚稻面积预计122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丰收在望。

“今年广西克服‘五月寒’、暴雨洪涝和台风等气象灾害影响,通过高位推动、政策激励和高产攻关等一揽子有力举措,确保粮食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夏粮丰收是实现粮食全年丰收的第一场硬仗,要抓紧抓实秋粮生产,奋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把“饭碗”端牢端稳。

高位推动 牢牢压实粮食安全责任

近年来,广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成立由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研究粮食生产工作;全面推行耕地保护五级“田长制”,建立综合监测监管快速反应机制和“田长+检察长”依法治田的协作机制,并将防止耕地“非粮化”列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自治区层面召开13次专题会议,部署做好春耕备耕、早稻生产、大豆油料生产、防灾减灾等工作。”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农业农村部门把撂荒耕地治理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将粮食安全列入设区市绩效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全区上下一盘棋,高位部署安排,细化工作分工,落实惠农政策,努力增加粮食面积,坚决守好广西“米袋子”。

从2021年起,广西每年开展两次撂荒地调查统计,自下而上形成“六级”台账,探索运用卫星遥感影像等技术进行动态监测,两年来累计摸排治理撂荒耕地62万余亩,恢复耕种的耕地种植粮食比例达到66%。“广西探索推出散户拾耕、村集体统耕、经营主体转耕、社会化服务统耕等4类治理撂荒模式,并启动耕地占补平衡三年攻坚行动,推动宜粮则粮、宜特则特,能种尽种、应种尽种。”该负责人说。

夏收时节,在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田间地头,一块块金黄色稻田清香飘溢,一派“双抢”繁忙景象。那楼镇那弄坡种粮大户黄报党在撂荒耕地上种植的118亩早稻喜获丰收,亩产均超过900斤。“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化肥等农资,组建了农机服务队,把撂荒地都盘活了。”黄报党信心十足地说。那头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文出介绍,当地积极探索自行复耕、村委托管、大户承包等模式,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商会签订“万企兴万村”共建合作协议,用足用活各项惠农富农政策,不少外出务工的农民纷纷返乡复耕,撂荒耕地逐渐变为“紧俏田”。

那楼镇只是广西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夯实稳粮基础的一个生动缩影。自治区将全年4234.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152.3万亩大豆播种面积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市,全区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以及辖区内所有乡镇均将粮食生产任务压实到村、到户、到田块。继去年广西新增自治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后,今年又安排粮食生产激励资金1.5亿元,其中第一批激励资金5000万元已下达。

多措并举下,“谁来种地”的问号被逐渐拉直。“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还有补贴,种粮也能挣大钱。”浦北县福旺镇北兰村村民李燕萍告诉记者,今年她在本村流转承包土地规模化种植早稻370亩,平均亩产量950斤,高产田块达到1300斤。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广西提出,实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十大工程,力争2021-2023年全区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超过1万亿元,重点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基础设施提升、现代农业支撑等工程,完善农田水利、机耕道路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耕地生产能力,改善耕作条件。“让粮农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红利,让他们多获利、多得利,吃下‘定心丸’。”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稳粮 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一田多收、稳粮增产,一年三造、高产稳产,是闪烁在苍梧县沙头镇思艾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内的科技之光。7月23日,农技专家组随机选取3个生产单元的玉米进行测产,结果显示甜玉米亩产量达735公斤,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保障玉米产量的同时还能多收一季豆,真是一举两得,我计划明年扩大种植面积。”苍梧县种植大户许仲强说。

今年以来,苍梧县紧紧围绕稳粮保供战略,聚焦稳玉米、扩大豆,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农资供应、开展农技服务,坚持示范先行,树立样板,在全县两个乡镇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并因地制宜制定六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全程机械化管理,明确不同产区的技术参数,让农民能种、会种、种好,提升农民种植意愿。

在全区规模最大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平南县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记者了解到,作为广西首个规模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长期致力于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探索试验,大力推广“春玉米大豆种植+夏大豆秋玉米换茬种植+冬种马铃薯”一年三造粮耕作模式,实现玉米、大豆、马铃薯“三丰收”和“一亩顶三亩、一地多收入”目标。据初步测算,带状复合种植年均亩产玉米1500公斤、大豆200公斤、马铃薯2000公斤,产值7200元左右,比种植两造增加收入约2700元,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推动了“撂荒地”变成“藏粮田”“淘金田”。

“这充分说明了,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广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管理工作,全区104个任务县所有地块数据已全部上图入库、建档立卡,并通过省级验收。落实“四良”驱动粮食稳产增产,全区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良种良法相配套,农艺农机相结合。广西实施水稻玉米高产攻关,加快水稻防寒育秧、水气平衡、合理密植、“三控”施肥和玉米“一增三改”、重施攻苞肥等高产高效技术推广,创建百万亩高产示范片,力争2022年粮食单产水平提升2%。推动水稻区域性产业中心、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推广应用适宜广西双季稻区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机、直播机、有序抛秧机、移动式烘干机等高效复式新机具新技术,全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83%以上。“双抢”期间,全区投入农业生产的农机具达到109万台,完成机耕面积1369万亩、早稻机收面积1098万余亩;上半年广西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农户数达48余万户,作业服务面积逾567万亩。

据初步统计,目前广西全区已经或正在落实的市县一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相关扶持资金超过2000万元,同时统筹财政资金3500万元,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的4个设区市及10个县给予资金激励。截至7月底,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210万亩,占全年任务的87.5%,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完成年度10万亩任务的126.3%。

增强实效 坚决担起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2016年-2020年,广西全区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30万吨以上;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4234余万亩,总产量超过277亿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早稻生产获得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作为产销平衡区,广西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地方储备粮规模全面落实到位,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发展。”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认为,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西紧紧围绕“六稳、六保”任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了粮食生产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广西通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连续20年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我区7500万元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托管项目资金,用于支持14个市77个县(市、区)的水稻生产薄弱环节的生产性服务,对开展水稻机械化作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个人给予生产社会化服务和生产托管项目补助。”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今年中央继续下达广西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资金,支持一批县区开展整县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去年底提前下达广西2022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6.37亿元、双季稻补贴2.6亿元、双季稻轮作补贴资金1.5亿元;今年3月中旬又下达了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44亿元,4月再次追加下达稻谷目标价格补贴7080万元……截至目前,中央已明确并落实广西的粮食相关补贴资金达15.62亿元。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自治区财政在此基础上又安排了粮食生产激励资金,首批激励资金5000万元早在3月底已下达到获得激励的60个县(市、区),只用于与发展粮食生产密切相关的工作。对水稻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重点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全区共补贴包括谷物收获机、插秧机、干燥机在内的各类机具2.7万余台,2022年全区早、种稻机插率同比均有所增加。

此外,广西注重发挥已建成的50个水稻大型工厂化育秧中心、280多个中小型工厂化育秧中心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推进稻谷烘干中心的建设,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社、水稻种植公司、水稻种植大户创新服务经营模式,开展水稻全产业链条发展,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不变质。建成141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继续实施广西优质粮食工程。基本形成了以自治区级质检机构为重点、市级机构为骨干、县级机构为补充的全区粮食质检体系。同时不断加大对进口粮食监管力度,全区获批进口粮食指定监管场地数量实现了沿海沿江沿边口岸全覆盖。

如今八桂大地夏粮早已归仓,新一茬庄稼成为平南县三联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廖柏奇等广大粮农心头的“宝贝”。“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央每亩补贴150元、自治区每亩补贴50元。”细数政策性收入,廖柏奇说,今年普通早籼稻、优质稻收购价格每公斤分别比去年上调0.1元、0.04元。

“我们要进一步形成优粮优价导向,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