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早稻中后期病虫害及夏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当前全区早稻田间管理已进入病虫害防治关键期,“两迁”害虫全区普遍发生。5月下旬稻飞虱百丛虫量一般401—1492头,高的1805—2888头,桂南个别田块虫量较高,百丛虫量达7300—15000头;稻纵卷叶螟百丛幼虫量一般5—37头,局部高的55—110头,桂中、沿海个别田块高达185—200头。草地贪夜蛾从4月上旬至5月底,发生面积增势明显,已连续五周累计发生面积同比上年高5%以上,截至6月2日,全区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已达77.4万亩,田间调查平均百株虫量4.83头,高的38—51头,个别田块320—470头;平均被害株率5.8%,高的28%—50%,个别田块75%—100%。当前,全区已全面进入病虫防控关键时期,据预测今年上半年全区水稻主要病虫总体发生偏重局部大发生,“两迁”害虫、水稻纹枯病等主要病虫及夏玉米草地贪夜蛾等发生形势严峻、情况复杂,各地要切实做好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有序推进“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有效降低病虫危害损失,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措施到位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决不能麻痹大意,要全面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将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保障我区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任务狠抓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管理、科技支撑、绿色防控”的原则,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1年广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2021年广西“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做好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统一调度、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切实保障病虫监测调查、技术培训等业务工作经费。要统筹协调、多措并举、科学防控,坚决打好“虫口夺粮”保丰收战役,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二、加强监测预报,严格信息调度

一是认真抓好病虫监测预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及时组织植保机构加强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并保障监测调查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县(乡)农技人员监测主力军作用,准确掌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发生动态,确定防治区域及时间,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控。二是严格落实虫情上报制度和应急值班制度。各级植保植检机构和监测站点要明确专人负责,通过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平台及时准确填报虫情,确保信息畅通、实时共享。

三、明确主攻对象,落实关键技术

以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草地贪夜蛾等一类病虫害及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二类病虫害为主攻对象,适时开展达标防治、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特别是要落实好草地贪夜蛾布防措施,遏制病虫暴发危害。稻飞虱以防治第3代为重点,采取“压前控后”措施,严防后期突发成灾,突出抓好区域间的联防联控、区域内的统防统治;稻纵卷叶螟重点抓好第3代主害代防治,以防治保护3张功能叶为主,重点抓好孕穗期达标防治;水稻纹枯病做好孕穗抽穗期的药剂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狠抓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草地贪夜蛾防控要落实农业农村部“三区”联防和“四带”布控要求,按生产进度及虫害发生动态重点打好夏秋玉米的防控阻击战,大力示范推广生物防治、理化诱控、达标化防为重点的综防技术,全面扑杀幼虫,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控制当地危害损失,延缓北迁时间,减少迁出虫源数量。

四、强化宣传培训,指导科学防控

全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及时宣传水稻重大病虫和草地贪夜蛾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发生区干部群众参加科普讲座,发放宣传技术资料到乡、镇、村和农药经营门店,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和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或科普宣传,指导群众科学防治,严防违规使用农药造成人畜中毒事件和农药残留超标。

五、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实施成效

做好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项目和自治区财政支农补助市县等项目实施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并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获得当地病虫害防治配套资金支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项目实施主体责任,明确专人负责,强化项目监督管理的同时,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和防治实际,科学合理安排资金,确保防控物资及时到位、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推动带动全区面上监测与防控工作开展。

六、加强农药监管,确保防治效果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适时组织开展防治用药市场监管抽查工作,严肃查处农药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保障适销对路农药的有效供应,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事件,同时做好科学安全用药宣传、培训与指导等相关工作,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保证防治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1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