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风貌 兴产业 正乡风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龙胜各族自治县以“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为引领,立足县情实际,如期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群众走上打生态牌、吃民俗饭、赚旅游钱的脱贫致富之路。当前,龙胜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在“形、实、魂”上下功夫,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上一条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

 风貌大提升塑美丽乡村

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

马堤乡张家村是一座被大山环绕的苗族同胞聚居村寨,通过乡村风貌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了78座房屋改造,清理垃圾32处,拆除乱搭乱建16处,全面掀起了乡村风貌提升改造的热潮,让乡村风貌与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相得益彰。

今年,龙胜多管齐下深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村“颜值”有效提升。一是通过“聚合力”,让党群共同参与。发动全县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构建“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共同守护村庄美景。二是通过“微整形”,让房屋富有特色。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因素,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科学推进“两高”沿线85个自然村屯2624座房屋风貌改造,建设10个“两高”沿线精品型村庄,打造苗瑶侗壮古朴典雅、古香古色、高高翘角的干栏式建筑,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和“诗画龙脊”“福满金坑”等田园综合体。实现点上有“精品”、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三是通过“三清三拆三微”,让“面子”更亮丽。采用“三清三拆三微”方式,全力开展村庄治乱、治脏、治污、治尘、治水、治旧“六治”行动。目前,共清理垃圾3335处、沟渠102.3公里,拆除旧房和乱搭乱建270处、违规广告牌162处、乱搭乱建332处,建设带有泥土气息的创意“三微”(微田园、微果园、微菜园)426个。

 打好“组合拳”促产业振兴

龙胜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做活“生态+文化+旅游”文章,打造扶贫产业基地45个,创建现代农业示范点54个。“两茶两果+特色养殖”产业规模效益不断提升,既美化了乡村,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为打好这套组合拳,龙胜抓住3个“强”字。

强人才培育。全县建立47个党建服务站,开设“坝坝学技”“田间课堂”,培养一批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以及“巧手艺”的农艺人,重点培训了220名脱贫村创业致富能手作为“领头雁”,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强技术推广。按照“大产业做强、小产业做特”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罗汉果、油茶、百香果、龙脊辣椒等特色农头产业,构建“科技专家+科技能手+栽培农户”的技术推广体系,解决产业后续发展难题。

强农旅融合。结合特色产业,开发农耕游、花卉游、果园游等不同特色的农业主题旅游活动,推出开耕节、晒衣节、辣椒节、红糯节等节庆活动,有力推动旅游业的逐步复苏,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在龙脊梯田至江底温泉的百里旅游线上,龙胜打造了金江村、里茶村、周家村等20多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以“农村+旅游”模式为纽带推动乡村振兴,当地群众成为“拿起锄头种田,穿上服装演出,走下舞台经商”的“多栖农民”。

提振“精气神”铸乡风文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龙胜通过实施“四项工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实施宣传造势营造氛围工程。充分发挥社会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城乡喇叭响起来、志愿力量聚起来、条幅标牌挂起来、特色山歌唱起来,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政策、道德规范知识、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举措等,提振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精气神。目前,已设置村屯大喇叭131部、各类电子显示屏198块,制作户外广告牌、宣传栏117块以及标语横幅2230条,发放宣传单4万余张。

实施先进典型激励工程。开展“最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让好家风“吹”进千家万户。

实施道德讲堂培育工程。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189个、农村道德讲堂20个。“四干”宣讲团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精神,传播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实施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大力实施新建、改建公共活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基础建设,全县组建196支农村业余文艺队、43支琵琶队、26支广场舞队等。村民各类文化活动多姿多彩,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