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长一根丝 带富一方人 ——深圳龙岗区帮扶那坡县做强桑蚕产业见闻

11月16日,在那坡县龙合镇龙合村废弃矿区复垦地上,蚕农正在进行施肥、防虫、防病等工作,为明年桑园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引进的龙头企业负责提供技术和保价回收蚕茧,今年村民齐心协力在矿坑上打造500亩桑园,桑树长势喜人。”村支书谭海达说。

那坡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群众素有种桑养蚕传统,全县桑园面积达12.9万亩。曾经,由于缺乏技术、销路和合作厂家,当地只能提供简单的初级产品,广大农村地区蚕茧产量低、质量不高、价格不稳定、种养规模不大,严重制约了桑蚕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2016年,龙岗区与那坡跨越山海,因东西部扶贫协作千里结缘。龙岗区立足那坡产业基础,围绕“拉长一根丝、做优一粒茧、开发一株树、盘活一片地、富裕一方人”的思路,提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打造集桑蚕茧收购、白厂丝生产、纺织绸布、炼染数码印花于一体的丝绸加工全产业链,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县桑蚕产业覆盖全县9个乡镇127个村,惠及贫困户2万余人。

位于百合乡的那坡边关丝路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桑树长势良好。该示范区核心区有3000多亩桑园,拓展区达2万多亩,为当地发展桑蚕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其中,龙岗区帮扶百合乡清华村建设了15间集中大蚕房和1间小蚕共育室,免费提供给贫困户发展产业,并开设“农家课堂”帮助农户掌握技术,通过标准化养殖提高蚕茧质量。

“领取桑苗、参加培训、使用蚕房都免费,还有产业奖补,我去年种桑养蚕收入6万多元。”清华村脱贫户黄建华表示,受益于保价收购政策,他的收入相比去年并未减少,“以前我们养蚕担心卖不出去,不敢多养,现在县里有大企业,家门口有收购点,大家都放开手脚干了起来。”如今,清华村的集中蚕房成为全县示范基地以及蚕病普查测试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蚕茧市场价格走低。为确保桑蚕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该县提高产业奖补补助标准,并实行保价收购,一级化蛹鲜茧保底收购每公斤40元,差价部分由县政府和蚕茧收购企业各承担50%。同时,鼓励村集体联合企业创建村级便民服务公司,在广大农村设立蚕茧收购站,方便蚕农就近交易。

记者跟随运送蚕茧的小货车,走进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这是龙岗区西迁的企业,2017年开工建设,缫丝第一车间10组缫丝生产线已全部投入运行,织造车间已有38台织绸机投入运营,结束了当地无茧丝绸布生产的历史。“我们正引进数码印花生产线,预计年底投产。”该公司总经理刘建云介绍,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收购鲜茧5000吨,带动全县1万余户农户脱贫致富。

在同益新公司的扶贫车间,“扶贫车间脱贫路,打工不必去别处”的标语十分显眼。来自德隆乡三章村的挡车工王彩丽曾经长期在广东务工,如今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龙岗区下辖的5个社区结对帮扶那坡合群、红泥、达腊等5个深度贫困村,持续提供资金助力当地发展桑蚕产业和村集体经济。

随着茧丝绸龙头企业的进驻,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2018年以来,该县新增种桑面积4万亩,农业农村部门推广桑枝生产食用菌技术,大力培育桑枝生产食用菌合作社,进一步延长桑蚕产业链。2019年,全县桑蚕产业产值3.8亿元,比2016年翻3倍多。从蚕茧到花样丝绸,龙岗区助力那坡走上一条从蚕桑大县向蚕桑强县转变的脱贫致富新“丝”路。

“两地正携手推进那坡-龙岗边境贸易扶贫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沿边经济带,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那坡县县长农斌说,以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龙岗区与那坡计划建设东南亚丝绸集散交易总部基地与东南亚丝绸期货交易所,努力打造丝绸文化的“丝路新区”,促“那坡造”丝绸走向世界。